什么是摩尼教?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的。它吸收了袄教、基督教和太阳神教等思想,也宣扬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光明与黑暗两宗相斗,人们应奋起助明斗暗,等等。公元4至6世纪,该教流传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各地。武则天当政时,波斯摩尼教经师拂多延等人携带该教经典《二宗经》来到中国。从此,摩尼教开始在中国流行,陆续在各地设立寺庙。长安的大云光明寺,就是摩尼教的著名寺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摩尼教对贫苦民众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些农民起义披着宗教外衣,就是用摩尼教明暗相斗的学说来动员群众。著名的宋代方腊起义,就是用该教号召民众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如明教、白莲教等,都受到摩尼教的影响。摩尼教的传入,给中国下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 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在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闱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然大致与入唐的同时,摩尼教也大规模地传入回纥,其后更被定为国教。安史乱后,因回纥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借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华传教。

据《佛祖统记》载,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

宪宗元和二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士随回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根据《旧唐书》记载,长兴元年,回讫宰相将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借回讫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政治层面。

另外,在元和八年,据《萧唐书》记,宴归国的回讫摩尼人,令至中书见宰官,由此可见,摩居教徒经常由回讫带唐,并得唐室礼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从事商业,据《旧唐书,回鹘传》︰“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唐武宗会昌元年,回纥被中亚新兴的戛黠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据《会昌一品集》载,武宗会昌三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国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

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京城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自此就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事的号召旗帜之一。

摩尼教先于祅教、景教被禁,而史书的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到了宋代,摩尼教已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或明尊教)。宋代明教将原摩尼教教义要旨简单地归纳为“ 清净 、光明、大力、智慧”8 个字。为了迎合民间的需要 ,更加发挥其追求光明、善良、俭朴、友爱的道德观念,因而颇得人心,使之流传甚炽。

第一个女人称帝的陈硕真,当时在睦州(今淳安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利用秘密宗教起义,其实就是利用“佛全山”最早的摩尼教号称“羽化登仙”揭竿起义,失败后留下“天子基”(十门九不锁)与“万年楼”(万年螺)神秘遗迹。

北宋宣和二年(1120) , 方腊以摩尼教(后来的明教)为旗号,利用陈硕真的“天子基”与“万年楼”,于睦州(今天的六甲岭上搁船尖),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见方腊起义),在六甲岭上设置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后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明山屯兵,有神秘的四年缺少记录,留下许多“朱元璋藏宝处”的600多年未解之谜。

南宋时期,社会动乱加剧,以摩尼教为其宗教外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者有王念经的衡州起义、东阳县和信州贵溪的“魔贼”起义等。

元朝统治者对于在民间暗地里聚众结社的吃菜事魔,明令取缔;而对于传统的明教信徒聚居地区,则允许造庵奉祀,公开活动,以示优容。但要派政府官员严加管束,以防越轨。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腐败,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迅速发展,互相融合,最后酿成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箴言为口号,自称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对红巾军的深刻影响。此时的摩尼教(明教)则进一步通俗化、世俗化,并与弥勒、白莲两教相融合,甚至合为一体。

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镇压明教,除了国号仍称“大明”之外,一切与明教有牵连的事物都下令更改 。 明教只得以更隐蔽、更秘密的形式开展活动。到了清代,许多民间教派,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尼教的影响。但史料已不见记载。 方腊起义是爆发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战争。

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宋徽宗赵佶和“六贼”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结成最反动的集团,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盘剥,自己则过着纵情声色,荒淫无耻的生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尽人力物力。

他还崇信道教,宫观遍天下,广占土地。为在宫殿林苑中布置各种奇花异石供其玩赏,特派朱勔等在苏州特设一个“应奉局”,到江东各地专门搜集花石竹木和珍异物品,送到京都汴梁(今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哪个民家有一块较别致的石头或一株少见的花木,“应奉局”的恶棍们就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算是赵宋“皇家”的了。启运时如花木高大,就拆墙倒屋,趁机抢掠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他们为了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东京,巨船装载,数千人护送,甚至拆桥凿城而过。“花石之忧”使运河两岸的大批农民倾家荡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饿死的尸体遍地。“花石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方腊,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里当佣工。当他看到“应奉局”对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达千万斤,花石竹木更多,极为愤怒,决心组织大家起来反抗。方腊以“摩尼教”为掩护,秘密地发动群众。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因为这个教宣传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在中国又叫“明教”。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断荤酒,人们就称之为“食菜事魔教”。由于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提倡大家聚财帮助贫穷教友,因此得到贫苦农民的信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8473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