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故事100字

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俑坑,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有君主死后奴隶活人殉葬的制度,秦始皇在建立自己的陵墓是丞相李斯认为活人殉葬过于残酷,劝其改为陶俑殉葬,这表示了我国古代人们“视死如视生的”观念。

秦始皇生前统帅六军死后也要庞大的军队来保驾护航,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来历。

兵马俑的挖掘的历史意义: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秦朝的艺术水平;体现了秦始皇的残暴。

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但对研究军事史上有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对艺术史、科学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再现了2200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它和埃及、希腊等地的艺术精品的不同之处是以磅礴的气势、巨大的规模、严整独特的艺术结构震惊世界。它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兵马俑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4]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兵马俑的来历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成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8324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