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土峁

黄土峁,loess hillock,loess mao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有一种外形很象馒头的峁,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周围全呈凸形斜坡.坡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其生成可由于继承了古地貌形态,或由于近代沟谷分割梁而成.在地貌分类上属黄土丘陵类.

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形态,呈孤立的黄土丘状,顶部浑圆,坡面向四周倾斜,状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极少数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高地上形成的.黄土峁可见于甘肃环县、永登等地.黄土塬、墚、峁之间的关系基本代表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演化过程.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区别:

黄土塬:比较大块的平整土地,但四周被冲刷切割。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黄土梁:冲刷留下的类似山脊的存在,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很小块的平整土地,像一种孤立的丘陵。在平面图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顶部浑圆,面积不大,四周坡均为凸斜形坡,整个峁的外形极似馒头状。

黄土高原的地貌发育,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黄土土质疏松,节理发育,地表面植被又比较稀疏,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非常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黄土塬通常是指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为黄土台地,周围则分布着深切沟谷,面积较大塬有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甘肃会宁的白草塬。黄土塬是黄土地貌中相对完整的地貌形态,在平整的塬面上通常可以发展种植业。

黄土梁顾名思义就是指条带状的黄土丘陵,是黄土覆盖在墚状古地貌上,后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黄土梁根据规模可以分为长梁和短梁,有些黄土梁的长度可以达到数十千米,而有些则只有几百米。有些黄土梁的顶面十分平坦,被称为平顶梁,通常是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此外还有顶面倾斜的 斜梁 ,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墚称为峁墚。

黄土峁是指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是黄土地貌发育到中后期的产物,黄土峁所在地区通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壑纵深,地形十分破碎,黄土峁的顶部面积通常较小。单独分布的黄土峁称为孤立峁 ,多个峁大体上排列在一条线上的为连续峁 。

连续峁通常是由黄土梁经外力侵蚀演化而形成。任何一种地貌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黄土地貌也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一系列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

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间地的一种地形形态。黄土梁是由黄土组成的一种长条形高地,黄土峁是一种由黄土构成的圆顶山丘,梁峁的成因相似,梁和峁混杂在一起称为“梁峁”地形。

黄土墚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墚顶宽阔几十米到几百米,呈鱼脊状往两侧沟谷微倾,坡度一般在20°~ 30°之间。

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极少数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高地上形成的。坡度变化较大,是一种外形很象馒头的峁,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周围全呈凸形斜坡。

扩展资料

典型的黄土地貌特征

(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地面坡度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

(2)侵蚀方式独特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

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黄土丘陵坡面的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高原区北部沟头前进速率一般为1~5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度的侵蚀沟。

(3)沟道流域内多级地形面

一般有三级: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为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各级地形面的地层结构互不相同。

构成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中更新世晚期)较第一级地形面区薄,甚至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数地面只有马兰黄土(晚更新世)堆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峁防护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7348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