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与华歆

      关于管宁和华歆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管宁割席的故事了。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却拾起金片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是一个隐士,在这个故事中他体现出了他作为隐士的不爱慕虚荣,对荣华富贵这样世俗的东西不感兴趣的心理。

          而华歆在这个故事中却似乎表现出了一种爱慕虚荣的状态。

        但我认为这个认知其实是有一些错误的

          第一,华歆其实是一直以一种清正廉洁的形象存在的,而且被推荐为孝廉。

          第二,有这样一件事:在听说华歆要进京赴任时,他昔日的好友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委婉拒绝了这些送行者的好意,并且把这些钱财都一一还给了赠送者。

        仅从这两点看我就可以认为华歆不可能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而事件中的两位主角,华歆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管宁又是一个品德高尚,对世俗不感兴趣的隐士。(这点从管宁看见金子和路过的华丽马车却不为所动的举动就可以看出)

        所以我认为管宁其实可能并不是因为觉得华歆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才和他绝交的,而是因为认为华歆在关于世俗方面和他的某些观念不同,并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和他割席绝交的。

        而管宁割席的故事可能只是因为两人的观念不同,而并不是因为在这件事中某个人做错了某些事。

       

         

割席断交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罢了。

二人各自有自己的追求。东汉末年,时人称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一龙,其中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虽少时因为"割席断交"而不被后世所赞赏,但华歆之才不输于管宁,甚至比他更高。被汉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后,华歆爱民如子,"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甚至当扬州刺史刘繇死后,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但华歆还是以"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拒绝了众人的请求。三国乱战,最终入魏,华歆因其才能而被曹操重用,先后任司空、尚书、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

以管宁之才,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与华歆一般居高位、做大官,但他却没有这样,反而选择了与好友不同的道路——归隐。据说管宁是那位辅佐齐桓公实现霸业的名相管仲之后,"汉兴有管少卿为燕令,始家朱虚,世有名节,九世而生宁。"管宁高节始终,一直没有答应入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3380.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