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是什么意思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即好官。

出处:

1、《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2、唐朝张说《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3、宋朝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始传《循吏》,晋曰《良吏》。”

4、清朝陆以湉《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5、章炳麟《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论者一般认为循吏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二、教育;三、理讼。体现“和”精神,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模式,那么,这三者中当以改善人民经济生活最为重要,教育、理讼,细究之,是为前者服务的。

中国重农历史尚焉。循吏重农行为可窥见古代国家重农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从宏观上看循吏重农行为价值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循吏是国家重农政策实施的中介过程;另一方面,循吏从其自身建功立业的愿望出发,采取了以道德政治为特点的治理措施,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而这两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又都体现了儒家文化“和”的精神。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   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

扩展资料

1、古代循吏多数都坚持以节俭为原则治家持家。范仲淹父亲早亡,在其两岁的时候,随母亲改嫁到朱姓人家,生活非常清苦。艰苦条件培养了他崇高的志向和勤俭的作风。

2、古代循吏为了矫正奢华的不良社会习气,一般都要力倡节俭。在司马光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物质繁荣的时期,士大夫争于奢侈。官员家中设宴,如果没有皇宫酿造的酒、没有从远方采购的珍奇果蔬、饭菜的种类不够繁多、器皿上不摆满食物的话,都不好意思招待客人,因为担心被讥讽。

3、古代循吏为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般都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曹操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衣食无忧,但他却能严谨自律。当时,北方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储备不丰,民生改善乏力,曹操于是力主节俭并身体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6036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