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地什么意思

桑梓地的意思是本意为我国古代种植桑树和梓树的地方。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字面意思是说: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无需埋骨故乡。此句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应贪恋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应该四海为家,上下求索,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桑梓地: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为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为父母所栽种,对其必须表示敬意。后用其比喻家乡。

桑梓句子

1、过去所提倡的敬恭桑梓,现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我的家乡桑梓是个绚丽的处所,它座落在一条宽宽的小河当中,富产鱼和大米。

3、忘川之上,桑梓之下。一半是光,一半是影。

4、地处被誉为“孔孟桑梓之帮,文化发祥之地”的孟子故里邹城市。

5、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西乡隆盛

6、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7、阜阳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白话翻译: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作品赏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

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这两句诗原诗出自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西乡隆盛。

后由毛泽东于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改写创作,赠予自己的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作者: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地:出自《诗·小雅·小弁》,同为家乡,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这两句试最原始的出处是由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原题“锵东游题壁二首”。

《锵东游题壁二首》

作者:月性

其一

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

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

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5534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