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基本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因此,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利的需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义革命“基本的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扩展资料

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21358.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