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八德的简介

“四维八德”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贵族等级制的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此寥寥二十四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四维-礼义廉耻,立意美善,字字金珠,能济世弘道、励志淑人,故代代相承,做为教民正俗的圭臬。另在管仲《国颂》文中,更直截了当的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维”的意思,大致与“纲”相同,所以古人经常“纲维”连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要靠道德的引领。礼、义、廉、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

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简述如下。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脱胎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人伦关系进行了明确的主次关系划分,臣子应该以君王为主,子女应该以父亲为主,妻子应该以丈夫为主。这种道德观念很受封建王朝皇帝们的喜爱,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五常:仁、义、礼、智、信。同样是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孟子五伦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对孟子五伦的具体化。

3、四维:礼义廉耻,被管仲称之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当年那个带领齐国走向辉煌的管仲所主张的观点,在管仲的心中,礼义廉耻直接与国家的兴亡挂钩,不在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观念,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

4、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宋人在管仲的礼义廉耻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家庭观念就极其重要,往往会形成几百人的超大家族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孝悌观念就被人们提出来了。而有家毕然有国,因此宋人又提出忠信的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1449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