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是什么

脍炙人口,汉语成语,读音是kuài zhì rén kǒu,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脍炙人口,汉语成语,读音是kui zh rn kǒu,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为人所喜好,后遂以脍炙人口形容为人赞赏的诗文,或流行一时的事物。 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例句如闻一多《歌与诗》: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还可造句为他秒笔生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等。

近义词有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等,反义词有平淡无味等。

1、脍炙人口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2、脍炙人口的释义: 炙:烤肉。美味大家都喜欢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

3、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08804.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