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的美的定义:

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艺术作品中,人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直接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人们常说,艺术寓无限于有限。这种说法其实就是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说法。黑格尔的定义肯定了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受它感动,从它得到某种满足。

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如果艺术作品不是遵照这个原则,而只是按照抽象教训的目的突出地揭出内容的普遍性,那么,艺术的想象的和感性的方面就变成一种外在多余的装饰,而艺术作品也就被割裂开来,形式与内容就不相融合了。

分类: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解析:

这是黑格尔的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

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

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艺术的理念与哲学中的概念不同(美与真不同),理念不等于概念,艺术美与哲学逻辑中的真都可视作理念,真作为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存在,不呈现于意识;美作为理念,要有指定的存在形式,要在外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直接呈现于意识。哲学的真可以作为抽象概念存在,艺术美则不能,只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单凭概念去进行艺术创造。理念不等于客观实在。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接近概念所体现的本质,“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中捡回来的现实”。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感性显现”同感性事物相联系。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 *** 融的一致。

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

文/木子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乃至西方整个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之上,乃至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我们应该善于将这些宝藏从那貌似神秘的外衣中剥离出来。而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正确理解整个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是开启黑格尔美学大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如何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在这个命题中所指出的“美”是指艺术美,而非自然美。对于这个命题中的“理念”。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命题中的“感性显现”,我们可以认为感性显现就是直接呈现于感觉的外在形状,就是表现方式。黑格尔指出美的要素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理念必须是通过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有当理性和感性达到统一,才能现出真正的美。黑格尔指出:“美却起于个别形象的显现,不论在静止中也好,在运动中也好,却与满足需要的目的性无关,与自发运动的完全孤立的偶然性也无关。”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美学史上的意义

首先,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美是艺术美,而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理性的因素和感性形象的结合,通过感性形象来表现一定的艺术理想,强调思想性在艺术中的重要性。由于黑格东绝理性提到艺术的首要地位,从理性与感性形象的统一上来认识美、因而在回答美的本质问题上作出了重大突破。

其次,传统的西方美学,无论古代的亚里士多德,还是近代的康德,大多偏重从形式方面来谈美。如康德认为“纯粹的美”只是“直接呈现”的外在因素,即艺术的外在形式,它是不带任何意蕴的,如果涉及意蕴或内容就破坏了“纯粹的美”。黑格尔则着重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来肯定美,并且理性内容居于主导 地位,形式决定于内容,形式的作用只在于指引其意蕴或内容。故“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也是力图纠正受西方传统美学影响甚深的艺术中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对美学理论本身和艺术创作实践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再者,黑格尔的命题要求美应当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即普遍的理念显现在个别的感性形象之中。这就既反对了古典主义只强调一般,强调普遍的人性,又反对了浪漫主米只强调特殊,强调个性的倾向。这个思想不但纠正了西方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许多片面主张,而且成为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典型理论的直接来源。

最后,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用了许多篇幅联系讨论艺术的理性内容、艺术发展史和各艺术门类的美学特征,并且还对古今许多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作出了具体独到的分析。黑格尔的这一理论打破了康德等其他美学家只把审美判断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并且只依据形式逻辑,作纯概念的推演的弊端。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局限性

黑格尔是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出发提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定义的,这是有可贵的进步的一面的。但是我们要警惕它有着使人容易走上公式化、概念化的一面。黑格尔在论述美的时候把自然美排除在外,他认为:“无论是个别的偶然欲望,自发运动和满足需要的动作所给我们的感性印象,还是由推理来见出的有机体的目的性,都不能使我们感到动物的生命就是自然美;美却起于个别形象的显现。”黑格尔的这一定义是对传统艺术美很好的总结,但是,现代美学对之提出了挑战,因此,黑格尔的这一定义就不再适用于现代派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0644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