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瓜子学名叫什么?

海瓜子学名叫梅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 

海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小水产品,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 海瓜子是慈溪市著名海水特产,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贝壳呈长卵形,长仅2厘米,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带肉红色,常潜于泥涂中约5至6厘米处。肉肥,盛产于梅季。

海瓜子的清洗方法:

海瓜子在10月份繁殖。在两广海瓜子叫蚬、蚬仔;威海人把它叫锥儿、威海银儿杂;潮汕地区叫大头蚬。海瓜子捕获时,多含泥沙,须在淡盐水中浸养半日,待海瓜子泥沙吐尽,洗净备用。

古人有诗云: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说的就是海瓜子。海瓜子肉细嫩,味极鲜,是极佳的佐酒菜肴。

海瓜子属于海鲜的一种,名字虽然和瓜子很像,但两者显然区别很大,那么海瓜子是什么来的呢?

海瓜子又名薄壳,是贻贝目、翼形亚纲、贻贝科、肌蛤属、寻氏肌蛤种贝类海产品,其贝壳小且薄而透明,仅长2cm左右,呈三角形,表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顶至后缘有波状或放射状花纹,里面呈灰白色,透过外壳可看见里面果肉的颜色,一般喜欢附着在泥沙中。

海瓜子是慈溪市着名海水特产,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学名虹光亮樱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9294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