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律

中国古代音律:“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

五音是指角、徵、宫、商、羽,其对应五行五脏是木、火、土、金、水及肝、心、脾、肺、肾。五音不止对脏腑相应,而且对相关的脏腑十二经络都有相应震动刺激的作用。其五音的正确音应该是以河洛语言系统为正确,如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较为适合。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

1 2 3 4 5 6 7

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古代有六律,只古乐的十二个调,它包括黄钟、无射等六个阳律以及大吕等六个阴律,十二律不但各有特定的名称,而且还有固定的音高,如黄钟相当于今天西乐的C调,无射相当于A调等。

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

扩展资料

六律

古代的六个音律。

①通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与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

②由于律吕的发音,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出许多声音,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所以用六律来比拟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的统一性。《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

③专指六阳律。把六阴律称为六吕。《灵枢·邪客》:“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六律

一、五音:古代音律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级,再加上变宫、变徵两个音级,就构成了“七音”,对应于今天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七个音阶,其对应顺序为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这七个音都只是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二、十二律:指古代音律中的十二个绝对音高,是采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属奇数的六种律为阳律,称为“律”,属偶数的六种律为阴律,称为“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三、九宫调: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指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七声配以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俗乐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四、古代乐器:《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它是最早

的乐器分类法之一。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石音包括编磬、特磬,土音包括埙,革音包括鼓,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木音包括柷、敔,匏音包括笙、竽,竹音包括箫、笛、管、篪,现在所说的丝竹就是丝音和竹音的简称。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品种众多,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合奏乐器多为锣鼓、锁呐、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等,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琵琶、二胡、板胡、笛子、筝等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442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