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筹划治理或要略,在中国古代也是一个官职名称。

读音:jīng lüè

解析: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明及清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民国初尚有沿置者。

造句:江西是太平天国前期主要经略基地,因而也成为其农村政治实践的重要场所。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要略

拼音:yàolüè

意思:大概,说明宗旨的概述

造句:我要略的说一下本周的情况。

2、大略

读音:dà lüè

意思:重大的战略或者是大概;大要。

示例: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提到过“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书中第二回他就说过“……洒家听得说,他(王进)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兄弟俩。

老种经略相公指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指种师中。两人是北宋名将种世衡的孙子,都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

扩展资料

宋朝时“相公”原本是对宰相的称呼,后来演化为民间对高阶文官的俗称,如“经略相公”、“枢密相公”。

经略安抚使作为统管一路军政的最高长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书中鲁智深打死了郑屠后,因为他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得同意才敢下文书捉人。可见当时“经略相公”的权力确实极大。

特别是北宋末期,此时的路分很多,各路都选派官品高、忠于皇室而有干略的人充任经略安抚大使。这个官很难用后来的官职比况,因为它特色:主管一路数州的兵民之政,又无权过问本路的财赋、学事等事。

这种互相掣肘的官吏制度,虽然避免了武人拥兵割据,却又造成了推诿扯皮,以至尾大不掉,终于被金人的铁蹄踢到了淮河以南。经略安抚使只设在边疆,内地设的是安抚使。

总体来说,经略安抚使他们只有管兵而没有发兵的权力,又要受其他官吏的监察和制约,但一般都兼任所驻州府的最高长官。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却小很多。

(1) [manage and plan]∶筹划治理

经略之才

(2) [outline]∶要略;大略。

◎ 经略 jīnglüè

[a high official]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经略洪承畴。(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做清军的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经略北来。

3、经营治理。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汉书·叙传下》:“自昔黄唐,经略万国。”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嬴樛先使张唐护送赧王君臣子孙入秦奏捷,自引军入雒阳城,经略地界。”梁启超《灭国新法论》:“英人经略印度之起点,在千六百三十九年。”

4、筹划;谋划。

《晋书·袁乔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阙,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粃糠之微事。”《旧唐书·韦顗传》:“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

5、官名。

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明及清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民国初尚有沿置者。《旧唐书·裴矩传》:“矩盛言西域多珍宝及吐谷浑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方在司马门时,会老酋死,袁经略遣僧吊赠,公(袁可立)力诋其辱国。”清李渔《奈何天·攒羊》:“下官袁滢是也。自从擢举边才,蒙圣恩授以经略之职。”邹鲁《护法之役》三:“及曹部吴佩孚攻破荆襄 及湖南衡山等处,乃任张敬尧为湖南督军,曹锟为四川、广东、湖南、江西四省经略。”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宋史·职官志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8167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