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的故事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助北汉。

该年3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5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政权都被削平,收复幽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6月,北汉平定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企图乘战胜之威,立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赵光义遂决计在镇州(今河北正定)集结兵力,出发进攻幽州(今北京)。

6月13日,宋太宗没有等北伐大军全部抵达集结地点,便迫不及待地率军北上。19日,宋军进入辽境。次日,宋军在沙河(今河北易县易水北)击败辽军。辽东易州刺史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守将刘禹以州降宋。21日,宋太宗进至涿州(今河北涿县),辽涿州刺史刘原德降宋。23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击败驻守城北的辽军一万余人。26日,赵光义命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等率军四面攻城。辽南京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一面安抚军民,一面据城固守,以待援军。耶律斜轸等部则屯驻清沙河(今北京昌平境内)北,以声援幽州。6月末,辽发五院军,以耶律沙和耶律休哥为将进援幽州。宋军攻城十余日,虽一度乘夜登上幽州城垣,但旋即败退,未能攻入城内。

七月初六,耶律沙率辽援军进抵幽州城下,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边。辽军初战不利,少却。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军及时赶到,分左右翼横击宋军。幽州城内的辽军也开门出击。宋军大败,赵光义中箭负伤,仅以身免。辽军乘胜逐北,追至涿州,缴获大量的军械资粮,挫败了宋军的第一次北伐。

赵光义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在于宋军进抵幽州前已历经苦战,消耗颇多,又未得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已有所削弱。辽军则兵强马壮,战斗力和士气并未因白马岭一战而大伤元气。宋太宗昧于知己,又不能知彼。在平定北汉后即忘乎所以,犯下了轻敌的错误,竟希冀能轻而易举地一举扫平幽云诸州。在遇到辽军的坚决抵抗后,宋军既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和攻城决心,及不部署充足的阻击敌援军的兵力,占据阻扼敌援的战略要地。当辽援军毫无阻挡地进至幽州城下后,宋军就只能抽调业已疲劳不堪,正在攻城的部队匆匆应战。其结果也就只能是在辽军的内外合击下,大败而归。

高梁河之战后,辽军曾数度越界南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辽景宗去世,辽军即停止南侵。双方处于休战状态。不过在此期间,宋太宗一直在准备二度北伐,以收复幽州,报仇雪耻。

雍熙三年(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县)贺令图等上言,说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用事,国人怨疾,建议乘此机会,直取幽云。其实这时辽统治集团君臣协和,政治贤明,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但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参知政事李至的反对,不顾粮草、军械缺乏、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即决定对辽用兵,兵分三路,大举北伐。

宋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将另一支以米信为主将,杜彦圭为副将。共拥有十余万兵力,是北伐的主力。

全军由雄州直指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由定州(今河北定县)进攻飞狐(今河北涞源)、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出雁门(今山西代县),进攻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应(今山西应县)诸州。

宋太宗的战略是,东路军一面扬言进攻幽州,一面持重缓行,吸引辽军主力,使其无暇西顾。待中、西二路攻占山后诸州,东进与东路军会师,再合力攻取幽州。

辽军的战略部署是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部抵御宋东路军,以耶律斜轸部抗击宋中路和西路军,以勤德部守卫平州(今河北卢龙),保卫侧后方的安全。辽圣宗和萧太后则率战略预备队驻幽州。其战略是以偏师牵制宋中路、西路军,先以主力击破宋东路军,再逐一击退另二路宋军。

战事初起,宋中、西二路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连下飞狐、蔚、寰、朔、应、云诸州。东路军于三月初攻克固安、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并于十三日占领涿州。耶律休哥避免与宋军决战,仅以小部队骚扰宋军,阻断其粮道。曹彬至涿州,持重不前。

十余日后,因粮草不继,退往雄州。赵光义得报后认为大敌当前,回军就粮乃兵家所忌,立即下令东路军不得后退,亦不准再进,并命曹彬率部沿白沟与米信部会合,待中路、西路攻占山地之后,再会师北上。但曹彬所部诸将听到中、西二路连战皆捷的消息后,唯恐落他路之后,无不积极求战,力主北上。曹彬无法控制,只得再次率部北进。宋军沿途迭遭辽军阻击,且战且行。

时值天气炎热,将士体力消耗颇大,抵达涿州时全军上下均已疲乏不堪。

这时,与曹彬正面抗衡的是耶律休哥部,萧太后、辽圣宗所率辽军已从幽州北郊进至涿州以东25公里的驼罗口,攻占固安。曹彬所率宋军粮草将尽,难以固守拒战,又面临辽军主力合击的威胁,向西南方向撤退。五月初三,辽军在岐沟关追上宋军,大败曹彬、米信军,并乘胜追至拒马河,宋军溺死无数。余众奔高阳,又受到辽军骑兵的冲击,死者达数万之众,遗弃的兵甲堆积如山。

辽在岐沟关一役后,即移兵西向,攻克飞狐和蔚、寰、应诸州。宋将杨业重伤被俘,不屈而死。山后诸州又落到辽的控制之下。

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仍然是昧于知彼和准备不足。辽在萧太后摄政时期,正处于国势强盛的阶段。宋太宗看不到这一切,不愿认真作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未能建立一支拥有众多骑兵的强大军队,并依靠这支军队去摧毁辽军的主力,而只想凭侥幸取胜,以步兵对抗骑兵,其结果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分进合击的战略虽然可行,但选择曹彬这样缺乏足够军事才能的庸将来实施这一战略,又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的支持,他的`失败乃是必然的。

辽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协和,兵强马壮,指挥正确,能在宋军合击的态势形成前集中兵力,把握战机,在平原开阔地带利用己方的骑兵优袭,攻击战斗力已大大削弱的宋军,并敢于勇猛追击,以扩大战果。

辽军在再次挫败宋军的进攻后,又一次转而采取攻势。

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大举南下,前锋抵达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东南)、淄(今山东淄博南)、齐(今山东济南)一线。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军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统率下再度大举南下。辽军在侵入宋境后,即派出使者请和。十月,辽军在击败部署在边境一线的宋军主力后,移兵东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宋知州李延漏率众坚守。辽军围攻多日,昼夜猛攻,死者达三万余人,城仍固守不下,只得移军南下,同时又遣使请和。十一月,辽军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大将萧挺凛中伏弩死。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宋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与宋方谈和。此时,辽军虽已击败宋军第一线的主力,长驱直入,攻克祁(今河北安国)、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和通利军(今河南浚县)三城,但广大的河北地区仍在宋人之手。

辽军前有坚城大河及宋军主力,后有伺机而动的宋河北军民,全军已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加以瀛州一战后,辽军损失颇重,大将身死,锐气受挫,虏掠又无所得,战败则全局不堪收拾,也就不敢在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孤注一掷,与士气高涨的宋军新锐决一胜负,而只想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宋人也因争战多年,无法击败辽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决意议和。

十二月,宋辽讲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承认边界现实,宋每年予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二国维持了一百余年的和平通好关系。

大宋经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个朝代,就到了宋真宗赵恒年间。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很厉害的开国皇帝,已经为大宋打下了半壁江山,可惜去世早了一点,等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也有太祖锋芒,次年亲征太原,灭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后一次征辽时还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带伤逃回汴京。

宋真宗于公元998年即位,当时他已经30岁,正当壮年。宋真宗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是宋太宗的第三位儿子,于997年立为太子,第二年宋太宗就去世了,真宗在宰相吕端的支持下名正言顺即位皇帝,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真宗即位,当时也算天下太平,百姓归心。但北边边关并不安宁,辽国契丹人,厉兵秣马,时常野心勃勃,觊觎大宋。辽国为什么老是骚扰大宋呢?原因是周世宗柴荣时,夺了辽国关南之地。列位不仅要问,这关南之地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北宋时期的关南,是指后周周世宗征辽时打下来的三州:即宁州、莫州、瀛州,因为宋朝继承了后周的地盘,所以辽国认为关南之地是他们的,要归还他们,但宋朝吃到的肉怎么能吐出来?

坚决不肯,于是辽国调集重兵,誓要与宋朝一战。两军经过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当时宋太宗尚有灭辽之心,亲自率兵征辽,可惜刚复自用,不听劝告,孤军深入,中了辽军埋伏,损兵折将,自己还中了箭伤,久治不愈,于第二年去世。

宋真宗当即严词拒绝,但还是让步了,说:金帛可得,决不割地。并当面再三嘱诫曹利用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让步。双方最后议定: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自此宋辽息战。宋朝以金帛议和,虽然屈辱,但换取了北方的和平,后来契丹人几十年内没有侵犯宋朝了。

这里大家心中有个梗,为什么仗打赢了,反而向辽支付赔银呢?原因是宋真宗根本不想再战,澶州一战,刀剑声音犹在于耳,再加上辽一再声称宋占了他们的关南之地,宋觉得理亏,只得赔些银帛息事宁人。

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宋辽直接对峙。

宋军在消灭北汉时,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军队。赵光义企图乘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幽云地区。北汉刘继元已降,赵光义遂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赵光义听了之后很高兴,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当时北宋诸将,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他们以大军云集,粮草不及为请罢兵。而赵光义却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背面行营以备供应。

宋军在行动,辽国对燕云地区的防守也早有部署。三月,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等,率兵戍守燕地。说明其早已考虑到宋军可能的进攻了。

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若契丹大举南侵、则一般调集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诸路兵,兵力可达二十余万。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河北正定),进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赵光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

六月十三日,赵光义自镇州出发,十九日次金台屯,募民百人为向导,二十日至东易州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刺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宋军。

宋军推进很快,六月二十三日,赵光义的大军就已经至幽州城南宁,驻跸宝光寺。当时辽南京(幽州)守将为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以及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另有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与统军使萧讨古等军在城北屯扎。宋军先锋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巡哨城北,在沙河遇到辽军,马上以先至兵马与之交战,后军不就到达,而后诸军齐集,大败耶律奚底、萧讨古及乙室王撒合军,斩获甚众,生擒五百人。

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屯兵得胜口(河北昌平太寿山西北),看宋军锐气正盛,不敢直接冲击,便趁着耶律奚底新败,在得胜口用青帜收容溃军之状以诱敌。赵光义得了探马报告,便有轻敌之心,挥军继续攻击,宋军将士乘胜追击,斩首千余级。而耶律斜轸抓住机会突然袭击宋军后方,宋军败退,与辽军对峙于清沙河(北京城北二十里)北。

辽南京城内守军得此声援,固守之志更加坚定。六月二十五日,宋军看出耶律斜轸兵力不足,只是据险而守,仅能声援幽州之敌,便只留一部兵力与之对峙,而用大军围攻幽州城。

六月二十六日,赵光义由城南宝光寺至城北,亲督众将进兵,攻击清沙河辽军,大战一日,杀敌甚众,获马三百余匹,辽军稍却,仍然凭借险要坚守。三十日,赵光义又督军攻城,宋军三百人乘夜登城,被耶律学古力战所擒,后又发现并堵塞了宋军挖的地道,修守备待援兵。而当时,辽南京被围,远近震动,辽顺州守将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投降宋军。

辽景宗耶律贤于六月三十日闻知南京被围,耶律奚底、萧讨古、耶律斜轸虽未大败,却不能进援,于是急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往救,耶律休哥自荐请缨,辽主便以休哥代替奚底,统帅五院军之精锐驰赴前线。

宋军围攻幽州坚城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粱河,耶律沙力战不支而败退。然而当时的宋军连续近二十日不停地猛攻幽州,士卒早已疲怠,故而虽然战胜,从中午到傍晚也只追了十余里。

令赵光义始料未及的是,耶律休哥率军出其不意间而来,人人手持火炬直冲,宋军不知其多寡,未等接战心里已经发怵,故不敢接战,欲据高粱河为御敌之计。

耶律休哥先收容耶律沙败军,使之回去再战,与宋军相持,然后与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锐骑兵,从耶律沙的左右翼挺进,乘夜夹攻宋军,实行两翼包围钳击之势。战斗非常激烈,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被三创犹力战。

城中耶律学古闻援军至,也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城中居民大呼,响声震天动地。耶律休哥继续率部猛攻,这时宋军才发觉已被包围,又无法抵抗辽军的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从后面追击,而休哥与耶律斜轸梁军也对宋军实行追击,宋军大败,死者万余仞,连夜南退,争道奔走,溃不成军,赵光义也与诸将走散,诸将也找不到各自部下军士。

赵光义的近臣见形势危急,慌忙中找了一辆驴车,急速南逃,辽军一路追击其道涿州下,获得兵器、粮草、货币不计其数。宋军高粱河一败,遂退军。

赵光义其人一直长于行政,而短于军事。想要凭借消灭北汉的余威一举收复燕云故地,这种进取心虽然是好的,然而好的动机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赵光义被攻克太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辽军的实力及其拥有大量骑兵的情况估计不足,在军队疲困交加的形势下,仓促出兵,企图以突然的行动、优势的兵力,一举袭取幽州地区。这种轻率鲁莽、侥幸取胜的投机行动,最后遭到失败乃是情理中事。

从作战指挥上看,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宫,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其次是对幽州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战略要地,辽必以重兵守城。宋军远来急进,无攻坚之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入师老兵疲的困境。

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辽兵必以重兵增援。但赵光义心高气傲,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倾全力攻城,致全军溃败。

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能采取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抄的战法,发挥骑兵长处,乘耶律沙拖住宋军并使宋军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时,突然投入战斗,终于扭转战局,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7370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