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权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是“大舰巨炮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一战略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一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不是有意所,而是无心插柳。他就是“海权论”的创始人美国海军战略家、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马汉曾两度出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并担任过驱逐舰舰长,退休的时候只是上校军衔,应该说仕途上不算得意。但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巨大影响力足以使其鹤立鸡群,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马汉及其学说在世界各地仍拥有很多的信徒和追随者。

“海权论”诞生于一个帝国主义时代。1870年以后,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激励下,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生产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善,西方列强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越来越多的非西方世界沦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这股潮流中的,不仅有英、法这样的老牌殖民大国,更有一些强国俱乐部里的新来乍到者,比如德国和日本。对于那些老牌强国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这些后来者咄咄逼人的挑战,而新兴强国则一心想要找到一条通向权力巅峰的坦途。可以说,在这么一个日新月异的大转折时代,无论哪一类国家,内心都处在一个迷茫、焦虑和不安的状态,都想找到一把打破困境、解开迷津的钥匙。而此时的美国尚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前夜。1865年内战结束后,美国人把主要精力投向西部开发和南方重建,同时却忽视了海外利益的拓展,陆海军的发展当然也被压缩到了最低规模。到19世纪90年代,从工业产值上看,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在大战略上并没有摆脱过去的笨拙和青涩,其军事实力远在英法德俄等欧洲国家之后,对于席卷旧世界的帝国主义狂潮也无动于衷。可以这么说,眼下的美国,更像是一个拥有巨人体魄的婴儿,对自己的实力以及如何运用实力获取利益懵懂无知。这种状况当然激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和担忧。

就在这种全世界都急需精神引导、饥渴福音的氛围中,1890年,马汉出版了传世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在这部书当中,马汉把对海洋的控制看做是成为世界强权的关键,并因此被认定为“海权论”的奠基人。“海权论”一经问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帝国主义分子眼中的新圣经。

其实,“海权论”这个提法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概念,马汉本人并没有一本专门从理论上阐述海权问题的专著,这是后人对其思想的一种不太严谨的概括。马汉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常所说的“海权论”,一个是海军战争理论。从影响力来看,当然是“海权论”最为重要。他的海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部著作当中:《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其中第一本书影响最大。不过这本书真正受到关注的不是书的主体部分,而是第一章——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这一章本来是匆忙写成的,带有介绍性,马汉的考虑是为了使他的著作更受欢迎,有卖点,因为这样一部以传统的历史评述为主要内容、比较枯燥的书对公众会缺乏吸引力。结果喧宾夺主,反而使该书的其他部分相形见绌。

海权一词并非马汉发明。据战略大师罗辛斯基考证,海权一词原为古希腊学者修昔底德首创,意思是“海之权”,凡是知道如何征服及利用海洋的人,海洋就会把此种权力赐给他。马汉的看法与此类似,他认为,海权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但是,马汉并没有对海权的内涵做一个明确的界定。从他的著作里面,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海权有两种含义,一是通过海军优势而获得的制海权,二是生产、海运、殖民地的结合。这两种观念在马汉的著作中经常重叠,其实它们并不矛盾,海权既包括对海洋的利用,也包括对海洋的控制,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也有助于控 修昔底德(约前460一约前400年)制的实现。

《海权论》主张凭借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控制海洋,以实现战略目的的军事理论。这一理论是美国人A·T·马汉于19世纪末期创立的。

他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以及发达的基地网。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通过战略决战。集中兵力是作战的基本原则和贯彻海军战略的主要手段。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峡,尔后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它是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发展海军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他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发生重大影响。

——引自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69197.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