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祠和祭祀区别是什么

祭祠同祭祀,祭祠就是祭祀的意思。祭祀是指以线香、水或肉类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它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_、人神三类,天神称祀,地_称祭,宗庙称享。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_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葬后祭祀仪式,如果按祭地来分类,可分为墓祭、祠祭和家祭。

(1)墓祭是对祖先坟地的祭祀活动,又叫上坟、上冢。中国的社会组织以血缘氏族关系为中心,慎终追远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一个家族有自己的宗庙、祠堂,并有为祖先留的“景像”;祖先有专门择定的茔地。宗庙、祠堂、影像、坟茔都要在一定的时间祭祀,“清明节,祭扫先茔……七月十五日献麻谷,十月一日送寒衣,除夕、新节、元旦悬像设供,家家致祭”。(《宁河丁志》)

墓祭之俗,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之。但有“上冢”的称呼则在秦汉之际。根据《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张良传》记载:张良匿居下邳,在圮上遇见一老父,得到《太公兵法》。老父说:“十三年孺子见济水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十三年后张良在谷城山下果然得到黄石,“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伏腊,是指夏天伏日和冬天腊日的祭祀。汉代上冢之俗非常盛行。行之者上至天子,《后汉书·光武记》云:“建武十一年春二月己酉,幸南阳,还幸章陵,祠园陵。”下及臣民,《后汉书·郑玄传》云:玄书戒子益恩曰:“自非拜国君之命,问亲族之忧,展敬坟墓,观省师物,胡尝扶杖出门乎!”有皇帝命大臣拜谒已故皇帝陵寝的。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不屈而回。昭帝命他祭武帝的陵。有皇帝遣使者祭祠臣下的冢墓的。元帝时大臣萧望之因得罪宦官而被迫自杀:“王子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冢。”有民间妇女随其夫家上冢的。《汉书·朱买臣传》曰:“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具上冢,见臣饥寒,呼饭之。”

唐宋以后,上冢之礼更为盛行,名曰拜扫。明代,每年皇帝几乎都要亲自谒陵一次,每逢节日,还遣官祭陵。墓祭之礼今各地仍流行。

(2)祠祭是隆重的祭祀,由宗族集体在祠堂祭祀全族的祖先。祠堂是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屋宇。如《红楼梦》第53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面悬一匾,写着是“贾氏宗祠”,上面正居中,悬着荣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这类祠堂,俗称家庙,逢年过节,同族人都往拜祭。祭前往往要推选族中长者为主祭人。祠祭前还须先斋戒三日,提前一日设位,摆设祭品,准备祭馔、香烛等。

(3)家祭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里祭祀死者亡灵的活动,一般是在每年清明、中元或冬至日举行,也有逢本家近代祖先生卒忌辰设祭的。家祭一般是在祠堂祖先的牌位前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6083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