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三大应用场景中的URLLC,究竟U到了什么程度?

URLLC的U到底有多U:

URLLC承载高于eMBB专有传输的优先级,如果5G普及的广,99.999%的接入终端在99.999%的时间内以99.999%可靠性进行通信。

URLLC的调度优先级高于eMBB的专有传输,当两者空口时频域资源发生冲突时,优先保证URLLC业务的传输,并通过特殊的下行控制指示(DCI2-1)通知用户设备(UE)。

这种资源抢占机制使URLLC数据以相当高的优先级发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牺牲eMBB的传输也要保障URLLC数据稳定发送,提升可靠性。

除了空口抢占,对无线带宽的半静态复用也可以作为保障URLLC高可靠的手段之一,在配置中直接预留好一定的时频域资源划拨给URLLC。

就算URLLC工作的占空比低导致预留资源空闲,也不会将这部分带宽提供给eMBB,充分考虑URLLC业务的突发特性,使其能够在Minislot级别的时间粒度上高速响应调度需求。

无线是不可靠的:

无线网络天生就被认定是不可靠的,所以在网络传输协议设计的时候会充分考虑空口重传,所谓的“空口重传”就是无线网络层单独考虑一套重传机制,比如使用TCP/IP进行网络报文传输时,除了TCP的重传外。

空口链路也有一套重传机制,以保障报文的成功传输。无论是NR还是LTE都会有这一套机制。

无线网络的不可靠源于无线环境的不稳定。

通信是5gurllc典型应用。5g的最大特点应用是通信方面,提高速度和传播性。5G中URLLC(高层)实现方法之一3GPP在R15中就将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列为5G(NR)的关键应用之一。作为支持物联网端点密集传感器网格所需的基础功能。

是并没有失败的。首先,5G跟过往的3G、4G有点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5G由三大场景组成,分别是:eMBB,mMTC和URLLC——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我们判断谁将主导5G主要判断的依据就是谁在以上三个场景中的话语权更大。先来看eMBB场景,eMBB又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理论上这两个信道采用同一套编码更有利(如,4G网络不论信道控制还是数据控制都采用的是LDPC),但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这两个信道最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编码方案,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华为主导的Polar成为了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在这个场景上,华为和高通算是打成平手。而剩下的mMTC和URLLC两个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又是由谁主导的呢?据网上可查的信息,5G UURLC、MMTC场景下的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方案均确定为FFS。那这个FFS是个什么鬼?对不起,FFS不是一个组织或企业,FFS全称是"For Further Study",有待研究的意思,就是还没有确定。而事实上,我确实在网上查询不到这两个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的归属,按照常理推测,这两个场景还在争夺当中。另外,我查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今年2月份,西班牙电信和华为在马德里5G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5G新空口标准的车联网(5G V2X)概念验证(PoC)测试。这些信息证明,华为还在为UURLC、MMTC场景的控制权而努力。所以,一切还在进行中。1G的时候,世界是模拟网的,中国能用上现成的已经很高兴,虽然付出蛮大代价,但从来没想过去争夺什么控制权。2G时代,世界分为了GSM和CDMA两大阵营,欧洲和美国明抢暗战,打得不亦乐乎,中国还是只能拿来主义,付出了巨大的专利费。3G时代,我们蹒跚学步,弄了一个标准,成功成为世界3大3G标准之一,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人愿意用,只有国内中国移动苦苦支撑着。4G时代,我们吸取了3G的教训,认识到虽然有了专利,但也要有人用才能赚钱,才能做大,于是FDD和TDD融合成了一个标准的两个分支,然后我们又发现有标准了,还要能生产芯片才赚钱,于是我们开始了芯片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55385.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