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主力舰队旗舰的舰长。
在清代,置有“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受“总督”指挥,从一品。下设镇,协,营,汛四级,所直接统辖之绿营兵,称为“提标”。有水师的地方,或专设“水师提督”。相当于现在的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的司令员。
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就台湾清治时期而言,台湾总兵或台湾镇所辖军队,通常属于福建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所管辖。
扩展资料
南洋海军(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军共有舰船26艘,大部分为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后来又外购了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清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统领南洋军舰。
南洋水师初具规模。驻泊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各兵舰“新旧大小不齐”,兵额不一,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另有广东、福建海军。
受南洋大臣管辖,但不归其指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后,南洋一些舰船曾调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舰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海军舰队司令。
水师提督是清朝的武官名,负责统辖一省水路官兵,是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受“总督”指挥,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的司令员。
清朝在各地设置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清末时期又设置北洋水师提督,南洋水师提督。
就台湾清治时期而言,台湾总兵或台湾镇所辖军队,通常属于福建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所管辖。
扩展资料:
明朝知名水师提督:
1、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200名北洋水师官兵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大东沟海战,后舰队退保威海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2、李成谋
李成谋(?~1892),字与吾,湖南芷江人。咸丰四年,投效水师充哨长。累功擢守备、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赐号锐勇巴图鲁。
光绪十六年(1890年),加太子少保。光绪十八年(1892)去世,谥勇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师提督
相当于现在的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的司令员。下设镇,协,营,汛四级,所直接统辖之绿营兵,称为“提标”。有水师的地方,或专设“水师提督”。
在清代,置有“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是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受“总督”或“巡抚”指挥,从一品。
扩展资料清末新式海军之一。南洋海军(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军共有舰船26艘,大部分为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后来又外购了几艘军舰。
驻泊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各兵舰“新旧大小不齐”,兵额不一,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另有广东、福建海军,受南洋大臣管辖,但不归其指挥。
清末新式海军之一。南洋海军(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军共有舰船26艘,大部分为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后来又外购了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清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统领南洋军舰,南洋水师初具规模。
驻泊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各兵舰“新旧大小不齐”,兵额不一,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另有广东、福建海军,受南洋大臣管辖,但不归其指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师提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