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在哪

大散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中都提及。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南宋诗人陆游《书愤》。全诗为: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的。

     1.“铁马秋风大散关”诗句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本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2.急求,有谁知道王维的《大散关诗》

      大散关,亦称“散关”。

      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

      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因而,这里也就成为了历代兵家看重和必争之地。

      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南宋初年,金兀术为打通入蜀通道曾和南宋名将吴蚧反复拉锯于此。

      上述这些战争的发生,无不表明大散关在军事上的重要.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

      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翁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

      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大散关的山门,具有古代营寨式的建筑风格。山门匾额是赵祖康民国25年写的“古大散关”四个大字。

      山门楹联刻制了宋代诗人陆游“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 进入山门,正面是一座古建大殿。

      这是新修的陆游祠。 陆游是宋代山阴人(今浙江绍兴)。

      我国宋代芒名涛人。公兀1169年,抗金主将王炎任四川宣抚使,统领川陕抗金。

      他任用了46岁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陆游襄赞军务。陆游身着戎装,亲临前沿大散关,执剑守关,跃马杀敌。

      并在大散关写下了很多忠诚保国的诗篇。 祠正中为陆游巨像,身高3米。

      陆游手持诗稿,昂首注目远眺,气态轩昂,表现了一代文武全才诗人的不凡气质。像后高悬着仿舒同先生题写的“千古风流”四个大字。

      两侧墙壁上绘制了陆游生平壁画,工笔重彩,栩栩如生。后墙上还书写了陆游在大散关所作的诗篇。

      整个陆游祠严整肃穆,端庄大方。 院内东侧一块巨石上镌刻了“饮马泉”3个大字。

      相传是三国关云长的坐骑赤兔驹过散关时,用马蹄刨出来的泉水,至今不涸。 一条由99个台阶连接的上关山路,像一通天梯,绕过陆游祠直通关岭。

      难怪唐代诗人王维在《大散关诗》中写道:“危经几万转,数里将三休”。上了关岭,路旁紫藤盘绕,橡树成荫。

      盘山而上,便见解放战争时期军事战壕分布在关岭的悬崖边上。 关岭南端有一座青砖砌筑的烽火台。

      这是当年报告敌情消息的设施。据观察,从益门镇到秦岭梁就有几个烽火台。

      几经沧桑,现已荡然无存,只有大散关岭上仍存有古时的残砖遗址。 登上烽火台,放眸四瞧,东观川陕公路,车水马龙南望宝成铁路穿山越岭西眺散水奔流,诸峰峥嵘,秦岭主峰,直插云天北顾关岭,青山重重。

      古散关上,有座5间2层敌楼,横锁关口。敌楼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大散关”3个行草大字,古朴凝重,浑厚遒劲。

      敌楼北墙上是巨幅山水画《大散关图》,为游人展示了古大散关的风采南墙上是工笔重彩画《抗金图》。 敌楼西侧,民族英雄吴蚧、吴磷雕塑组像迎面而立。

      雕塑风格整体概括,雕法明快,造形生动,有石雕效果。吴氏兄弟是宋代名将,宋史有传:甘肃静宁人,能文善武,屡立战功,曾在大散关击败金兵10万,名垂千古。

      给后世留下了“三秦雄关名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的美唱。 敌楼北面有眼“龙泉”,泉水清冽甘甜,从未干涸。

      据传每遇大旱,当地百姓上山求雨取龙泉之水,下山供养,便有大雨而降,使五谷得以滋润,让万民免遭饥荒。 大散关上有一块奇石,上有一条白蛇,天然生动。

      过去人们旅行,到了这里,见到此石,便知已到大散关了。因此有大散关白蛇指路之说。

      据民间相传,当年白娘子为救许仙,到长寿山去盗灵芝草,被白鹤童子发现,交战于白云之上,被白鹤童子砍伤了头,掉在地上,落在大散关这块大石之上,就成了化石。 大散岭上,还有一座白菩萨塑像,站立于青山白云之间,端庄秀美,慈祥可亲。

      这就是民间所传的观音菩萨过散关。相传岐山下有一村女,长得十分丑陋,村民都讥笑她永远嫁不出去。

      姐妹们也不愿与她来往。忽有一日,嫂嫂从她门前经过,闻到屋里异香之味,就偷偷从窗外观看,发现丑女卸掉头套,现出本来面目,长得眉清目秀,十分美藐,不由叫出声来。

      “丑女”发现已有人识破了她的秘密,就在当天夜里,离家出走。她向。

3.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议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正当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在1141年和金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陆游诗中的大散关诗南宋与辽的分界线,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要从两方面看,对于南宋来说,和约是不平等的,但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再次说明了,民族关系中,和是主流,战是次流,民族间的友好合作是主题。

4.唐宋古诗中的"大散关"是指何处,那位给讲讲啊

      大散关(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西南的半坡铺)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因而,这里也就成为了历代兵家看重和必争之地。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南宋初年,金兀术为打通入蜀通道曾和南宋名将吴蚧反复拉锯于此。上述这些战争的发生,无不表明大散关在军事上的重要.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

5.有关函谷关的诗句

      咏史诗·函谷关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6.关于中原的诗句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晚寄微之》(白居易)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5186.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