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斧声烛影是什么典故?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世人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酒后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赵光义让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来照料哥哥。 外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烛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退避,随后听到铁斧戳地之声,听见赵匡胤高声说:“好为之,好为之。”(你好好去做)天快亮时,赵光义急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立即改元。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扩展资料:

事件背景: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时,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至“晋王”。

此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立太祖三弟光义为“晋王”。

而亲王+京尹一直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标配,也就是说早在开宝六年,赵光义就已经是“开封尹+晋王”,完全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并且大权在握,参与各种朝中事务。

与之相反的是,赵匡胤的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26岁)和赵德芳(18岁)却只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而且从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影斧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2303.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