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别是几月到几月

在中国,春季是3月到5月,夏季是6月到8月,秋季是9月到11月,冬季是12月到2月。

一、四季的划分

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二、春季

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三、夏季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气候学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在北半球的夏季,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很多生物会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种动物选择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竞相开花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气候最热,各类食物丰富,而且对于卵生动物,卵更易于孵化。

四、秋季

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城市开始清扫大量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

五、冬季

中国习惯冬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

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扩展资料

四季养生注意点:

1、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2、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3、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宜吃蔬菜。蔬菜不仅养生,还辅助治疗一些疾病。入秋季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阴虚肺燥的情况,胃肠蠕动缓慢的人很易发生便秘。因此,大家平时应多吃滋阴润燥、补脾健胃的食品。

4、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四季 (天文现象)

百度百科-春季

百度百科-夏季

百度百科-秋季

百度百科-冬季

1、春天: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百花齐放

2、夏天:骄阳似火、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暑气逼人

3、秋天: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秋风送爽、叶落知秋

4、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天寒地冻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春暖花开

【解释】: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白话文:“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命宦官陪同内阁儒臣宴会。”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良好的时机,美好的时光

二、骄阳似火

【拼音】[ jiāo yáng sì huǒ ]

【解释】强烈的阳光。

【出处】现代吴若增《翡翠烟嘴》:“七月里,骄阳似火,棒子已经长到一人多高 了,钻进去锄草,又闷又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三、秋高气爽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自】: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白话文:“玉山草堂静静爱你,高秋爽气相鲜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四、天寒地冻

【解释】: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白话文:“眼看今天天气极为寒冷,军马难以扎驻,权益决定回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五、春意盎然

【解释】: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三章:“四月的北方还残冬未尽,四月的南方已春意盎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写春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暖花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骄阳似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高气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寒地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意盎然

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角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又称为“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在黄河流域最为确切。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基本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扩展资料

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

春季:

2月3--5日交节[立春(节气),黄经315度];

2月18--20日交节[雨水(中气),黄经330度];

3月5--7日交节[惊蛰(节气),黄经345度];

3月20--22日交节[春分(中气),黄经0度];

4月4--6日交节[清明(节气),黄经15度];

4月19--21日交节[谷雨(中气),黄经30度];

夏季:

5月5--7日交节[立夏(节气),黄经45度];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度];

6月5--7日交节[芒种(节气),黄经75度];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度];

7月6--8日交节[小暑(节气),黄经105度];

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秋季:

8月7--9日交节[立秋(节气),黄经135度];

8月22--24日交节[处暑(中气),黄经150度];

9月7--9日交节[白露(节气),黄经165度];

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气),黄经180度];

10月8--9日交节[寒露(节气),黄经195度];

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中气),黄经210度];

冬季:

11月7--8日交节[立冬(节气),黄经225度];

11月22--23日交节[小雪(中气),黄经240度];

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黄经255度];

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中气),黄经270度];

1月5--7日交节[小寒(节气),黄经285度];

1月20--21日交节[大寒(中气),黄经300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夏秋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40352.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