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指的是什么?

葫芦头指的是一种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

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名称由来:

葫芦头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

相传,祖籍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人们称为药王),他的医学造诣很高,有许多医学专著,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著。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

1.葫芦头是猪大肠。

2.在西安,猪大肠一旦做到泡馍里,就成了“葫芦头”,一旦熏制出来就是“梆梆肉”。

3.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

4.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

5.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

6.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7.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

8.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

9.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

10.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葫芦头,那可谓是陕西西安十分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宋街市吃食中的“煎白肠”。由于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又像葫芦,所以起名为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葫芦头泡馍是陕西汉族特有风味小吃,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唐代,药圣孙思邈路过一家店,吃了一碗煎白肠,因感觉其腥味太大,太过油腻,于是给开了一个八珍汤,让他用此调料炮制,出来的成品味道鲜美,肥肠不腥不腻,店家为感谢药圣的指点,将他的葫芦挂至店门口已是纪念,并将所卖的食品取名为“”葫芦头。这是一段关于葫芦头来历的传说,虽不可尽信但其用调料将肥肠腥油味压制住还是可靠的。

葫芦头其实说的是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制作葫芦头泡馍的工艺讲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肠肚、熬汤、泡馍这三道程序,在一开始处理肚肠部分,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祛除干净,达到葫芦头泡馍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

葫芦头泡馍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汤,汤的好坏优劣决定着葫芦头的味道好坏。因此在制汤环节,西安人还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将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放入锅中炖熬,在这过程中一点点撇去汤中的浮沫,然后再加入白条鸡、猪肉,放入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吃葫芦头泡馍的时候和牛羊肉泡馍不同,馍不需要掰的那么小,掰成半个指节那么大就行。做好的葫芦头泡馍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而不腻,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特色美食。

他的吃法很多,可以和鸡肉、海参、鱿鱼一起糊碎在馍块儿上吃,还可以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一起伴着吃,加一些糖蒜、辣酱拌料味道更鲜香滑嫩,在口里慢慢嚼碎后咽到肚子里去肥而不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32211.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