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七苦是哪七个?

人间七种痛苦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七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

扩展资料:

[一、生苦]

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二、老苦]

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三、病苦]

病苦有二种: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四、死苦]

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五、爱别离苦]

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六、怨憎会苦]

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七、求不得苦]

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参考资料:佛家七苦—百度百科

人间七苦一般指的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

1、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2、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看着失去”的恐惧。

3、病:病来如山倒,虽然打过拳击的人不多,但骤然被击倒的感觉所有大病过的人都有体会。

4、死:死的可怕,不在过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5、怨憎会:便是跟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想不理还不行,委实烦人;烦得久了,也便是苦难了。

6、爱别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

7、求不得:原本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虽然总结得精辟,毕竟不是红尘中人,未知这些并不是苦之尽头。

生:生是一个轮回的开端,在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刹那他是无知的,无知才是最快乐的,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生是一个无从选择的起点,面对的将是巨大的成长压力和社会责任,在生的那一刻就被安排了不快乐的结局。

老:英雄老矣,美人迟暮,无可逆转的自然更替而已,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青春的磨损、红颜的消逝都给了那个不懂你的人,岁月刻画过的容颜和饱经风雨沧桑的心无人再读。

病: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一病,以当今的医疗水平,非是绝症自然药到病除,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病在异地他乡,哀卧病榻无人问津,精神世界的孤独寂寥远比生理上的痛楚更难排解。

死:人生在世,区区百年而已,终究难逃一死。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神志清醒却欲死不能,时时刻刻须面对着死神的黑色羽翼,在恐惧和痛苦中煎熬。

怨憎会:谁不曾为一些鸡毛蒜皮怨憎别人或被人怨憎,这种感情再正常不过了,虽然会给人带来不友善的心理暗影,可也都属于自作自受的。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怨憎自己,让恨意蒙蔽了爱心,以己为敌,自暴自弃;以社会为敌,无可救要。

爱别离:与所爱之人分离,虽是痛苦可也短暂,科技昌明到如此地步,时空地域的限制形同虚设,分离之后的重聚也是指日可待,等着那重聚带来的巨大欢欣。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明明不再相爱却必须朝夕相对,同床异梦,咫尺天涯,惶惶不可终日。

求不得:求不得,顾名思义仍然有所求,“不得”只是暂时的不得法罢了,只要争取仍有求得的机会。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不知所求,左顾右盼,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迷迷茫茫、浑浑噩噩,就这么糊涂了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015817.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