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封”是什么?

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黏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

古代文书都用A刻或用漆写在竹简或木札上,发送时装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玺印。

如果简札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发送物件也常用此法。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

春秋战国时期

封泥也称“泥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书的封缄形式之一。书写有文字的竹简或木牍被捆扎之后,在绳结处敷以特制的胶泥,再在胶泥上钤戳呈报人或部门的印章,可以防止文书在传递途中被人偷看。因此,封泥也堪称中国最早的文件保密手段。

艺术价值

印章在盖印过程中,由于软泥入槽多少不一,如正好填满方槽,则泥块干后呈方形,如软泥多而溢出方槽,则这块泥干后呈不规则的圆形,加之年代久远,自然剥蚀脱落致使封泥的边缘残缺破损,这种宽厚的边栏,粘连断续,极富变化,给人以古拙质朴,自然率真的美感,其美妙在于实中见虚,虚中见灵,气格壮伟雄强而意味纯朴谐和,天然去雕饰。

封泥在篆刻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末篆刻大师吴昌硕印作中,那种高古雄浑,大气磅礴的风貌,无不留有封泥的气质和古韵。他是从封泥中吸取养份,最有成就的一代宗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网

原文地址:https://www.minzuwang.com/life/1194649.html

最新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将在审核通过后展示